湖南最美古村落之衡阳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
一条条规整的巷子,纵横交错,俨然是一副严密布阵的“棋盘”,一百多栋各自独立的坚固青砖石头房仿佛一颗颗“棋子”。每一独栋的房屋都是一个坚固的堡垒,每一条巷道随时可以分割成一个个细小的围剿场所,将侵入村里的“外敌”分头击灭,而每个部分既可隔绝,也可紧密配合。如此缜密的军事布局,可以想见,那些不熟悉地形的“外敌”贸然闯入,几乎等于送死!
砖石结构的栋栋老屋很多未落锁,常有老人到里面坐一坐看一看
衡阳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一幢幢,一排排厚厚的砖石结构的古民居,规划整齐,气势恢宏。前傍月光塘,后倚翠微峰,一条浅浅的水巷傍着屋檐从村中缓缓流过,绝好一幅古香古色的风景!
去年12月,有关方面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衡阳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名列其中。这对中田村是一个喜讯,村民们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今年春节期间,村里猛增了不少外地人,他们端着照相机在村里寻觅穿梭,“好像对村里什么都感兴趣!”
年前,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到了村子里。年一过,就有不少村民开始打点行装外出打工。记者前往中田村寻访时,看到位于古民居建筑群左侧前方那一排新民居前的村路上站满了人。出村的汽车就停在村口,抱着小孩的老人依依不舍地送别着即将奔赴远方的亲人……
据考证,中田村古民居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清代中期逐成规模,现保存了从康熙48年到民国的旧宅100多幢,相传鼎盛时期有800多户。目前仍保留旧宅100多幢,天井200多个,巷道108条,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中田村民居既有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湖南省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走进古民居建筑群中,只见这些古民居早已是柴扉紧闭、画檐蛛网了,很多门都未落锁,随手一推,“吱呀”一声门便开了。昏暗的屋子里,只见有一位老人正坐在厅屋的石凳上,“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老人神情专注地凝视着天井,像是在回忆着什么,见记者入内,才回过神来。
环视屋内,除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外什么也没有,并不像一个常住着人的屋子啊,难道老人贫困得孤苦伶仃一个人住在这?一问才知道,老人已随儿子在镇上新屋居住,刚送走了外出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因为放不下老屋,就一个人顺便来这里坐一坐,看一看。
中田村村支书李意林介绍,目前,中田村古民居里只住着几位老人。“年轻的村民大多搬出去盖了新房,由于年久失修,这些老房子好多已经成了危房,村里要求人们不要再去老房子里活动,但就是有很多老人不听,常去老房子里坐啊转啊的。”
是啊,如今这些沧桑的建筑已慢慢地被现代生活所遗落,可谁知当年它曾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劳汗水,曾辉煌了多少人的梦想,曾写下了多少代人的人生故事?也许年轻的村民是不懂得烟圈弥漫里的无言和沉默的。
如今,中田村的许多老房子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已显得老态龙钟,屋顶垮塌,墙面斑驳不堪。但村巷的青石板路依然坚实光亮,穿村而过的水沟依旧昼夜不息。
池塘似弓屋顶插剑,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湖南最大的一个军事村堡
初春的阳光落在古老的青石板巷里,几只老母鸡安静地在巷子里寻找食物。三三两两的行人,踏着光滑的石板路,打破沉寂。栋栋古民居像是件件穿透历史的古董,幽静、深邃。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完善的引水和排水设施、坚固的建筑工艺和大规模的建筑布局,无不彰显着湖南其他古民居建筑群所没有的军事特征,至今,还残留着“寓兵于农”的神秘痕迹。
古民居建筑群内暗沟、明沟相连,屋前是一方半月形的大水塘,名叫月光塘。乍一看,月光塘就像一把巨大的弓。而有趣的是,在古民居建筑群中央位置的一栋民居屋顶上,竟还真的插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
李意林说,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的特色是与常宁历史上恶劣的治安状况分不开的。根据《同治常宁志·兵防》的记载,从宋代一直到清代早期,动乱和匪患,频繁冲击官府和官军,普通的老百姓也常受到劫掠。
明代为了维护各地安定和维系统治,建立了卫所制度,这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常宁地处衡阳市西南,紧邻永州市祁阳县。而祁阳在元明时期是瑶民和苗民聚集地,彪悍的瑶民和苗民常侵扰汉人并举旗与朝廷对抗。为了防御瑶民和苗民动乱,明朝从衡州卫调出一个千户所到常宁(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设置了常宁守御千户所,并在各个要塞设置营堡。清同治9年(1870)编撰的《同治常宁志·兵防》中有清楚地记载:“明洪武元年自京师及郡县皆立卫所,二十八年寇(即叛乱的瑶民)窃发,调中千户所官军讨平之,分屯四乡垦荒自给。”
而据中田村《李氏宗谱》记载,中田李氏先祖是官军中的军官,常宁设置千户所的同年,他们从桂阳带兵来到形势紧张的常宁。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李氏祖先子荣公一家来到庙前镇,“我祖屯居庙前市,历年守之仰食于国,时惧民赋不足、衣食难给,命各垦田且耕且守……子荣公配雷氏生子四,长志恭开派下麻田即今中田”。
追根溯源,中田村古民居的先祖来自于骁勇善战的明代地方军队,他们屯据在中田村,和平时期下地耕田、枕戈待旦,一旦战事发生便英勇应战,平常生活的村落建成退可守、战可攻的堡垒。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田村古民居群落会散发出如此强烈地军事气息了。
去年10月下旬,我省文物专家谢武经实地考察了中田村古民居群后惊叹:“这是一个军事堡垒式的古民居群!到现在为止,我在全国各地看过的古建筑不下200处,但看到具有这样强烈军事性质的,还是第一次。”谢武经推测,“中田村的古民居群可能是湖南省最大的一个军事村堡。”
《李氏宗谱》还记载:“我朝(即清朝)崛起治定不复用兵,偃武修文,息军为民。康熙二十八年,府宪虑提奏裁卫所”。原来,随着瑶民的安定,卫所这种“寓兵于农”的体制自然消失。于是,中田村的“堡垒”还原成了民居,至于那些“堡垒”曾经在历史上的原本面貌也就渐渐褪去。
箭孔代替木窗户,巷道里层层防御设卡,处处布满了抵御“外敌”入侵的机关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的巷子不宽,也不像古代商贸街巷随地形地势而或宽或窄,它们非常规整地遵守着同样的尺寸,仅能容下两三人并排同时通过,易守难攻,流连在磨得锃亮发光的石板小巷里,不禁让人想到,曾经有多少次战鼓阵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每隔几米远,石板路上就有一个长条石,上面布满了圆孔槽。李意林说,以前巷子里有很多道木栅栏,这些长条石就是安装栅栏的构件。如此,巷子里形成了一道道关闸,随时可以将巷子分割成一段段的封闭小空间。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处处布满了抵御“外敌”入侵的机关。假若“敌人”想在这里房屋上寻找攻击软肋,那也是徒劳的。这里的房屋,门都是石头门框,几乎是用箭孔代替了木窗户,每座独栋的房屋都至少有一个天井来弥补采光和通风的不足。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与衡阳常宁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有些不同,房子基本上无廊无檐,临巷面都是十分狭窄的条形小窗,门槛也高低不一。其实,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有它的道理的,为了不让“外敌”轻易烧着房子,所以房子不露廊檐。那狭窄的条形小窗,是方便房子里的人观察外面的动静,平时还可以用于房内通气采光。至于门槛,则是户主身份的象征。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家,门槛就修得高一些,无钱无势无地位的人家,门槛就修得低一些。
中田村所在的庙前镇历来就是一个军事重镇,历朝镇压瑶民、苗民造反都曾在庙前驻守重兵。而且,这里盛产大理石,至今还办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大理石厂。丰富的石料为中田村修建坚固堡垒式的古民居群提供了便利。
历史上,常宁县曾取名“新平”、“新宁”,也就是“最新平定”和“新的安宁”之意。唐天宝元年(742),又改“新宁”为“常宁”,统治者希望境内能“常年安宁”。然而,这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几次血腥厮杀,最大的一次可能要算清代湘军与太平军的血战了,那一战好像双方都损失惨重,几乎没分出胜负。遗憾的是,关于那次“血战”,史书上记载得并不多。
中田村也出了一个“李逵”
中田村古民居的李氏家族,最先因军事起家,建起了壮观而坚固的家园。康熙年间,虽然已经转军为民,但仍然保持着骁勇善战的尚武传统。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犯乱,曾国藩率兵在江皖一带镇压,其中有一个叫唐训方的常宁市湖塘乡人一直跟随在曾国藩的身边。同治元年(1862),唐训方因镇压太平军有功,被授予安徽巡抚。出于战争的需要,唐在家乡招募了一批勇猛善战的人士跟随左右,这其中就包括中田村的李世文。
李意林说,中田村一带至今流传着祖辈李世文跟随唐训方带兵打仗的故事。李世文是唐训方的副将,性格豪爽与梁山好汉李逵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唐训方办了不少实事,立下过汗马功劳,在军中有“活李逵”之称。
据说,有一次唐训方派他去招兵买马,过了好几天,他才招了20名士兵。唐训方不满,训斥他:“为何只招这么几个?”他回答说:“招兵不要多,关键在于‘以一当十,以十当百’。”
有一次军队在攻打安徽时,唐训方被敌军围困,危在旦夕。紧要关头,李世文凭着一身胆气,飞马挟着唐训方往人最多的地方突破。事成后,有人问他:“为何从人多的地方突围呢?”他答道:“人少易兵器伤害,而人多兵器却无法施展。”
在一次攻打一座城堡时,遇到猛烈阻击,久攻不下。李世文急中生智,安排每个士兵带一丈白布,做成口袋,装满泥沙,偷运到城下,最后堆沙成丘。他一马当先,用吃饭的桌子做挡箭牌,持剑冲锋在前,率领士兵一举攻下了城堡。
记者查遍了有关典籍,但记载李世文的史料几乎没有,有关李世文的一些故事也只是在中田村李氏家族中流传。据李意林介绍,中田村李氏家族从先祖那里传承下来了尚武精神,至今村里还有很多老人“会几套拳脚也会耍几样兵器”。
中田村古民居一直“箭在弦上”
进到中田村古民居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口半月形的水塘,这口塘也叫月光塘。由于呈半月形,月光塘看起来就像是一张拉满的大弓,霸气十足。而塘后的古民居,也像一把随时上弦射向远方的巨箭,仿佛时刻保持着“箭在弦上”的状态。
“吾者月光也,堂堂名胜古迹也,此塘是乃我先祖妣妇兰生外氏赠奁之垦田。”据李氏族谱记载,月光塘始建于乾隆元年,面积数亩,横线长27.6米,四周铺满青石板,共计288块。
瑟瑟寒风从古民居对面宽阔的田野吹来,由于时处初春,月光塘里的水并不多,也没有鱼儿游动。李氏族谱上说,这口塘“面积数亩”,但据记者步测,该塘面积怎么也不会超过两亩。不过,李意林说,这个“面积数亩”是指月光塘刚修好时,“后来,不断淤塞,塘面越来越小,直到前几年才重新翻修将塘基固定”。
传说月光塘在未修好之前,中田村后有翠微峰形似猪形,故又叫猪形山,对面冲山村有一山叫虎形山,虎与猪相克,两势相较,形势对中田村非常不利。中田村村民感到很不安,有一地仙托梦于中田村一老娭毑“兰生外氏”,在民居前修一弯弓形水塘,对准对面村庄,就可以压倒对方势力。
顺着李意林手指的方向朝中田村对面冲山村看过去,虎形山除了峻拔外,其实根本就看不出像一只老虎。就是中田村古民居后的猪形山,除了山体敦实硕大之外,看上去也不像一头猪,
据说,月光塘修好之后,村里人前来祝贺,杀鸡宰羊,好不热闹。但就是没有发现鸡胗,他们问原因,老娭毑“兰生外氏”说叫地仙拿走了,临走时,他说:“你塘里放的鱼,只进无出。”从此,中田村的势力愈来愈兴旺,一直延续至今。
简介:衡阳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古村落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已进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田村及其古建筑群军事防御性在湖南排第一,古石巷遗存量、完整度居湖南第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遗存中释放出的文化内涵丰富,保存了价值极为珍贵的大量明代建筑构件,在湖南古建筑中极为少见。
看点:明清古建筑群、月光塘、青石小巷、石刻艺术等。
交通:从岳(阳)临(武)高速常宁市庙前收费站下即可到达。景区为开放式景点,不收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