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长沙城· 消夏故事 长沙三伏时庙会应节小吃
老天爷,来点风,来点雨,调整一下长沙的烧烤模式吧。虽然立秋后,长沙还有24个秋老虎。但历书上,不是也说过,从立秋这天起,长沙早晚天气,会略见凉意,古人更诗意地写过立秋后的这段时节,称它是“时序新凉,是谁把流年暗中偷换……”
唉,季节的新凉,虽然暂时还没来,但美食中的新凉却一直在夏天存在,刮凉粉、伏西瓜、白糖藕、新莲蓬、嫩苞谷……
七夕节、鬼门关,小孩买卖扯麻糖的习俗被列为“长沙怪习惯”
如果一个长沙人,只知道在起伏天要吃叫鸡、伏狗、甲鱼红枣肚,现在显得OUT了,因为除了这些油腻的大碗美食外,夏天的老长沙,其实也是好吃的小吃、零食大量上市的季节。民国时期,尤其每到七夕节、鬼门关的时候,长沙满街都是稚嫩孩童“扯麻糖”的叫声,卖和买的,几乎都是蹦蹦跳跳的小孩。那时的扯麻糖,给长沙的炎暑带来了零食中的新凉。
1932年8月2日,长沙《湖南国民日报》社会新闻栏刊载“长沙怪习惯”称:
“本日,为废历七月初一日,长沙习惯,各糖坊制造扯麻糖,各小孩均争趸贩,卖叫街头。昨晚六时起,省垣各糖坊生意异常发达,利市百倍,各街头尾,一片‘扯麻糖’声,亦长沙之怪习也。”
长沙城农历七月满街小孩买卖扯麻糖的习俗,来源甚古。民国时期,外地人到长沙来,听到满街一片“扯麻糖”声,往往惊得目瞪口呆。1917年从5月9日开始,长沙《大公报》即刊登了一组《长沙乡俗竹枝词》写尽长沙民俗风情,在开篇的四首《长沙乡俗竹枝词》中,一鸥就以“扯麻糖”为题,写道:
孟秋朔日鬼门开,习俗家家接祖回。
嚼得扯麻糖味好,妈妈长短费疑猜。
主持长沙《大公报》“艺海”的副刊编辑零公,特加按语笺注说:“长沙童谣:‘扯麻糖,扯麻糖,扯起妈妈一尺长。’一鸥所云,殆即指此。”
为什么扯麻糖会“扯起妈妈一尺长”,过去我曾询问过老长沙“四大美食家”之一的易仲威先生。易老称,“扯起妈妈一尺长”,既形容扯麻糖黏性好,也暗指小孩缠着妈妈要买着吃的黏劲。当然这同时也是句骂人的话。
现在,在蔡锷路街头还能偶遇几位成年小贩推着扯麻糖的小车经过,只是,在现在这新凉“要来而未来”的时节,再也没有老长沙城昔日满城的蝉声,伴着声声稚嫩的“扯麻糖”的市声,灌满我们的耳朵了。故城风物,只能遥想了。
刮凉粉、鳝丝面、白糖藕,长沙人在火宫殿集市吃到的美食
在民国长沙《大公报》上,我们看到,每到起伏天,天气虽然炎热,但早、晚的美食集市,却特别热闹。早市,虽称“日未午已散市”,但当晚市来到善化县城隍庙、坡子街火宫殿内,却另有一番夏天情趣。
这两处长沙最著名的庙宇空坪除有戏剧表演,市民和小贩麇集外,常可看到一些孩童,提着萤火虫灯来来往往,尤其三伏集市那天最为热闹。这种萤火虫灯的制作方法,是将萤火虫关在挖空的鸭蛋壳中,蛋壳上画着双鱼等图案。
火宫殿、城隍庙的头伏、二伏、三伏的庙市中,必然出现的应节美食有索粉、鳝丝半汤大面和白糖藕等等。
索粉,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刮凉粉。据说刮凉粉刮子中的孔,与起伏的数字相关,但民国记者在当年已弄不清到底这中间有什么关系了。刮凉粉所用的调料在当年已达十余种,如“猫乳”(即腐乳)水,是必须的,当年味精很贵,刮凉粉的爽口鲜味,要靠腐乳来调和。
伏天,长沙人要吃鳝丝半汤大面,据说也是为了应节。那时,长沙敢于吃蛇的人,并不太多,蛇,被认为是厌物。
新藕,切片,蘸白糖,在当年,很有一种新鲜的味道,在火宫殿起伏庙会中,大受欢迎。
其实民国时期,长沙就已流行一首“好呷”的童谣称:“火宫殿样样有,有饭有菜有甜酒,还有白糖盐醋藕”。今天仍然有人说得出这首童谣,只是知道白糖藕与刮凉粉、鳝丝面同是长沙起伏时吃的节俗美食者,只怕已经很少了。
立秋西瓜,常因瓜皮被乱扔令行人“溜之不吉”,惹出纠纷不断
西瓜,为炎暑长沙城带来清凉,不待我们多言。只是民国时期的长沙人,特别重视吃“立秋西瓜”值得一说。
那时立秋当天,长沙城内西瓜必然涨价,这天人们用西瓜荐于祖先牌位之前,然后一家大小分瓜而食,饮烧酒,几乎家家如此。现在这种习俗似乎已经消失。
民国时期,长沙西瓜科学种植技术得到极大推广,产量亦获极大提高。1934年8月1日,《湖南国民日报》就有新闻称,湖南省立高校农业职业学校傅技士特别总结了一种通俗易懂的最浅显西瓜栽培方法,其内容包括栽种土壤、人工授粉等10项有关西瓜种植的项目,并编印成册,分发给农民,便利农民迅速掌握西瓜的种植方法。次年,不少农民根据傅技士的方法种植,西瓜产量获得不小的提高。
西瓜获得丰收的同时,因当年长沙市民素质尚未相应提高,长沙城内乱扔西瓜皮的现象十分突出。过路行人稍有不慎,就会“溜之不吉”。《湖南国民日报》称,1935年8月6日,有位叫王芝仙的人,年近半百,身体健朗,以卖小菜营生,寄居郭家巷28号张兆仁家,上午时分行于中山西路,未料路中有旁人随手抛掷的西瓜皮,王芝仙不慎踩到摔倒,登时便口吐鲜血,幸好被经过的岗警扶救,但护送至家不到几个小时就一命呜呼。一块西瓜皮竟断送一条人命。
因乱扔西瓜皮引发的纠纷时常发生,1936年8月2日,省会公安局出于对市容清洁卫生和民众生命安全的考虑,特通令各分局,要求严饬清道夫随时扫除街道上的西瓜皮,并责成各岗警注意及时制止任意抛掷西瓜皮的人。除此之外,还派各个稽查员随时查察据报,整顿乱扔西瓜皮之风。这也算是民国美食新凉中的不文明的一幕。 |